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Within a reasonable life‐testing time, how to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highly reliable products is one of the great challenges to today's manufacturers. By using a resolution III experiment together with degradation test, Tseng, Hamada, and Chiao (1995) presented an interesting case study of 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fluorescent lamps. However, in conducting such an experiment, they did not address the problem of how to choose the optimal settings of variables, such as sample size, inspection frequency, and termination time for each run, which are influential to the correct identification of significant factors and the experimental cost. Assuming that the product's degradation paths satisfy Wiener process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he aforementioned problem. First, an intuitively appealing identification rule is proposed. Next,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a minimum probability of correct decision and a maximum probability of incorrect decision of the proposed identification rule, the optimum test plan (including the determinations of inspection frequency, sample size, and termination time for each run) can be obtained by minimizing the total experimental cost. An example is provided to illustrate the proposed method. © 2002 Wiley Periodicals, Inc. Naval Research Logistics 49: 514–526, 2002; Published online in Wiley InterScience (www.interscience.wiley.com). DOI 10.1002/nav.10024  相似文献   
72.
针对停产雷达装备维修器材持续保障过程中存在的筹措断供问题,提出基于改进风险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建立保障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采用改进的风险矩阵进行风险评估,利用采用层次分析法解决存在递归层次时风险因素的评估问题,最后得出装备器材持续保障风险的综合量化值,为提出保障风险规避策略提供数据依据。利用某型雷达器材保障风险评估案例进行数据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3.
基于马尔柯夫过程的武器系统目标分配问题决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防空作战中武器系统目标分配决策作为一个在动态随机系统中实现最优化的问题,并用马尔柯夫过程理论进行建模分析,提出新的算法并运用Matlab编程;通过对实行不同策略时武器系统长期平均效能的分析比较,指出在目标分配问题上仅靠原有的静态线性规划决策方法是不够的,还必须考虑动态随机对抗过程本身的特性.  相似文献   
74.
层次分析法在舰船作战能力分析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舰载武器系统作战能力评估与分析是海军现代化建设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不同武器配置的作战能力的评估与分析可以检验武器配置是否优化合理,研究的着眼点就是探索能够最真实检验一种武器配置方案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作战能力的评估的各项指标。文中采用层次分析理论(AnelyticHierandyProcess),简称AHP方法,引进科学评估方法,所有基本指数由专家确定,并对专家的判断进行一致性检验和最小偏差处理,理论与经验相结合,使最终的指数最大限度地符合现实,其评价体系是直观的,易被军事人员接受。  相似文献   
75.
借助于Banach空间一些新的不等式和一些分析技巧彻底解决了Chidume在1994年提出的有关Ishikawa迭代过程的收敛性方面的一个公开问题。  相似文献   
76.
以8031为核心部件,采用软硬件结合技术,构成CCD驱动电路,将CCD对应单元的输出电压直接转换为数字信号送入8031进行处理,省去了复杂的模拟电路信号处理过程,构成了一套实用的线性CCD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77.
我国早期制定的《常规武器装备研制程序》,已不能适应当今武器装备研制过程中的可靠性和装备综合保障的新的观念和要求.现分析了原研制程序在这方面的不足,并提出修订研制程序的阶段划分并调整各阶段工作内容的建议;从根本上规范了武器装备研制工作,使其与装备综合保障工作同步进行和相互协调,以求所研制的武器装备交付部队使用后,能尽快形成战斗力.  相似文献   
78.
高速核入射到高温热平衡等离子体背景中,由于入射核动能远大于背景等离体中带电粒子之平均动能,入射核在与背景等离子体达到热平衡之前,会存在一段逐渐损失能量的非平衡弛豫过程。本文以高速氘核入射到高温氘化锂等离子体为例,在计及氘核的这种非平衡弛豫过程时,给出了一种计算热核反应D(t,n)~4He之反应率参数的方法。氘核在弛豫过程中的能量损失考虑了氘核与各种带电粒子的库仑散射过程,其能量损失率采用快速带电粒子的慢化理论来计算;氘与背景等离子体中的原子核发生的核反应过程,考虑了非平衡状态下束靶机制的D(t,n)~4He反应和热平衡状态下的D(t.n)~4He反应。在暂未考虑核散射的情况下,计算结果表明,当等离子体温度在7.5KeV~20KeV范围内变化时,氘核的非平衡弛豫过程对热平衡状态下D(t,n)~4He反应率参数的修正因子大致在1.0062~1.0943范围内变动,且温度越高,修正因子越小。计算还表明,当温度一定时,修正因子随等离子体中粒子的数密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79.
本文把马尔可夫过程和目标规划结合起来,提出人才结构系统分析的单项控制和多项控制,并在单项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发展成了多项控制模型,加强了模型的可信度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80.
设(X_n,F_n)_1~∞是适应的报酬序列,(γ_n)是相应的snell 包,(A_n)是(γ_n)的Doob-Meyer 分解中零初值的可料增过程。本文继J.Klass 的研究证明了σ_1=inf{K≥1:X_k≥γ_k}是最小半最优的且是最大严格正则的广义规则,而K_0=sup{n≥0:A_n=0}<∞是最大正则的广义规则,从而得出了广义最优规则唯一性的另一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